在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報的同時,部分機構也披露了控股或參股基金公司的最新年度財務數據。據方正證券3月30日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旗下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在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36.63%;凈利潤則虧損1990.92萬元。然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已是方正富邦基金自2017年來連續第5年凈利潤出現虧損。此外,在知名“舵手”加盟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方正富邦基金旗下產品業績表現也相對有限。有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面臨產品長期業績不佳,甚至公司業績連續虧損的情況,可能是與公司制度有較大的關聯。
凈利潤連續虧損五年
在2021年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穩步上漲并突破25萬億元的同時,部分基金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據截至3月31日已披露的公開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目前穩居公募行業“賺錢榜”前三名,2021年凈利潤分別達45.35億元、32.63億元、27.94億元,而此前在2020年遭遇凈利潤虧損的浙商基金、中海基金也在2021年度實現“翻身”,凈利潤扭虧為盈。
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同樣在2020年虧損的方正富邦基金,卻未能在2021年實現扭虧為盈。據方正證券在3月30日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度,方正富邦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36.63%;凈利潤卻虧損1990.92萬元。
然而,這并非方正富邦基金凈利潤首次現虧損,而是連續四年后的再一次虧損。據方正證券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期間,方正富邦基金的凈利潤依次分別為-4745.34萬元、-1713.55萬元、-3018.12萬元、-1701.91萬元。由此不難看出,自2020年方正富邦基金凈利潤虧損值較前3年有所縮小后,2021年虧損額度再度擴大。
對于公司凈利潤連續五年虧損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方正富邦基金,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在某業內資深研究人士看來,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和管理費、自營業務,以及資本金管理三方面因素掛鉤。而公司凈利潤出現虧損,可能與管理費收入減少、自營業務支出過多等多重因素相關,具體還需結合公司自身情況進行考量。
規模上漲業績卻平平
整體來看,方正富邦基金近年來的非貨幣管理規模呈現波動上漲走勢。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方正富邦基金在2011年7月成立以來至2016年三季度末期間,非貨幣管理規模均在10億元之內波動;而2016年四季度末至2020年三季度末期間,方正富邦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則在百億元以內徘徊;直至2020年四季度末,成功突破百億元大關,一年后,再度攀升至200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方正富邦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為210.4億元,在數據可取得的176家基金管理人中排第95名;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為121.53億元,占比達57.76%;而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則為88.87億元,占比超四成。
對比“同級生”的情況看,就與方正富邦基金同年成立的平安基金、安信基金、財通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而言,方正富邦基金的表現略顯遜色,截至2021年末,上述3家機構的非貨基規模分別為2100.75億元、893.93億元、442.04億元。不過,方正富邦基金的非貨基規模也跑贏了同期成立的國金基金、長安基金、富安達基金。整體來看,方正富邦基金在“同級生”中處中游位置。
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方正富邦基金旗下產品的業績表現也并不突出。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方正富邦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28只(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年內收益率全部“告負”,其中僅8只產品跑贏二級分類下的同類平均業績,而表現最差的方正富邦信泓靈活配置混合C年內收益率跌幅已至23.31%,且跑輸同類平均業績12.3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在2021年度,方正富邦創新動力混合A/C也曾位居業績榜“黑榜”末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方正富邦創新動力混合A/C份額的收益率分別為-32.3%、-32.5%,在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墊底。若從近三年數據來看,方正富邦基金旗下共有3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成立超三年,但僅有方正富邦紅利精選混合A近三年的收益率為正,達55.69%,但該產品同時也跑輸同類型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15.13個百分點。
債基方面,截至3月30日,在方正富邦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17只債基中,有15只產品年內收益率收正,且有12只產品跑贏同類平均,表現最好的方正富邦禾利39個月定開債券A的年內收益率為0.78%,跑贏同類平均0.39個百分點。若拉長時間至近三年來看,方正富邦基金旗下可取得相關數據的債基有8只,但卻全部跑輸同類平均。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產品的業績表現不佳,或與公司投研能力有關。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認為,基金產品長期表現不佳主要和產品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有關,同時也涉及到產品績效考核和獎勵制度、管理團隊穩定程度、產品線設計能力、產品內控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知名“舵手”加盟后“水土不服”
據方正富邦基金的官網內容顯示,其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獲批,并于同年7月成立,至今已超十年,是首家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兩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方正證券、富邦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6.7%、33.3%。
而在投研管理方面,方正富邦基金也曾在近年將知名“舵手”收歸麾下?;仡櫞饲?,2020年6月,新華基金原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崔建波加盟方正富邦基金,并在2021年12月成為方正富邦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
目前,崔建波在管產品共計6只(份額合并計算,下同),但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由崔建波“掌舵”的基金產品年內收益率目前均為負,其中,表現最差的為方正富邦新興成長混合A,年內收益率為-17.59%。整體而言,就崔建波在方正富邦基金任職超一年的產品業績來看,其任職以來的收益率普遍不理想,僅有1只產品的收益率收正?;仡櫞饲?,崔建波于新華基金任職期間,也有多只在管產品的任職時間超一年,且在任期間的收益率大部分為正,更有3只產品的任職回報一度超200%。
“方正富邦基金把崔建波挖過來以后,確實有起到助力權益類基金發展的作用,比如產品規模增加明顯,但同時,基金經理可能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導致產品業績沒有做起來。而如果產品業績長期做不好,也會導致權益基金的規模下降,減少公司管理費的收入。所以,還是要在投研團隊方面多下功夫”,前述資深研究人士直言道。
龔濤也提到,基金公司面臨產品長期業績不佳,甚至公司業績連續虧損的情況,可能與公司制度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如何穩定地吸引人才隊伍,以及建立合理的獎懲、加強內控或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記者劉宇陽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