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隆基股份入股森特股份并躋身第二大股東一事曾引發市場轟動,隆基意欲借助此番投資拓展BIPV業務。然而,就在隆基入股的第一年,森特股份卻意外迎來業績驟減,公司因此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3月30日晚間,森特股份就監管函給出了回復。
先來看事件背景,根據森特股份1月底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預減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凈利潤約為2500萬元到3700萬元,同比減少79.72%到86.30%;預計扣非凈利潤為2086萬元到3286萬元,同比減少81.78%到88.43%。
記者查閱了森特股份2021年三季報,去年前三季度,森特股份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516.8萬元、8430萬元,兩項指標降幅分別為39.03%和39.06%。對比全年預告的數據,森特股份去年四季度的虧損規模在5000-6000萬元左右。
針對業績驟減的原因,森特股份最初的解釋是,受疫情持續影響,導致公司主營業務工程項目實施、結算進度延遲,應收賬款賬齡上升,本期按賬齡法計提減值損失增加;同時,報告期內,忠旺集團、華晨金杯集團等個別客戶發生流動性風險,出現商業承兌延期兌付和資金支付緩慢的情況。
針對第二項原因,森特股份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涉及的相關客戶商業承兌匯票、合同資產、應收賬款等合計約1.61億元。公司對支付困難的項目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進行了分析評估,認為存在減值跡象,需個別計提相應的信用減值損失與資產減值損失。
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核心問題直指森特股份是否存在利用減值計提進行財務“大洗澡”或調節利潤的情況。也就是說,交易所十分關注森特股份是否會利用財務手段營造出前一年業績驟減,而后一年業績驟增的假象。因此,交易所要求公司就收入確認、壞賬計提等情況做詳細說明。
收入確認情況方面,森特股份表示,2021年國內外疫情持續,國內多地相繼發生疫情,受各地疫情管控政策及措施的影響,造成公司個別項目施工進度延緩或者無法開工,導致2021年簽約額雖較2020年增長約11.80%,但營業收入并未因此增長。
從森特股份披露的情況,金屬圍欄業務中,香港、新疆、福建、柬埔寨、哈爾濱等多地項目受到影響,部分項目在2021年僅確認極小部分收入,而部分項目由于無法進場施工導致2021年度未形成收入。土壤修復業務、聲屏障業務面臨的情況與此類似。
上交所要求森特股份說明收入確認時點是否準確,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或利用收入確認時點調節利潤的情況。公司回應稱,收入確認政策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2021年度公司收入確認政策未發生變化,不存在提前確認收入或利用收入確認時點調節利潤的情況。
針對應收賬款問題,森特股份在回復中列示了2021年末各業務板塊主要客戶應收賬款問題,并稱公司加強對未結算項目結算工作,對相關應收款項采取必要的催收或財產保全措施。其中,森特股份曾專門點名忠旺集團、華晨金杯等公司。
記者注意到,森特股份點名的這幾家客戶都面臨經營困難等問題。2021年年報,公司計劃對忠旺集團及成員公司的債權統一按70%單項計提減值準備,對某地產商客戶及成員公司的債權按50%單項計提減值準備,對華晨金杯及成員公司的項目債權按40%單項計提減值準備。
截止2021年末,森特股份應收上述三家客戶及其對應成員公司債權分別為8074.93萬元, 5327.92萬元,2190.85萬元。
上交所也關注到森特股份去年半年度及三季度扣非凈利潤下滑的問題,公司回應稱,受到疫情等持續影響,公司收入略有下降,但簽約量持續增加;另外,2021年公司攜手隆基股份,共同開發了建筑光伏一體化金屬屋面等新產品,已與簡一集團、三棵樹股份、山東重工集團和徐工集團等簽訂了相關戰略合作協議,為公司后續實施建筑光伏一體化工程打下堅實基礎,為后續業績增長提供一定保障。
針對是否存在利用減值計提進行財務“大洗澡”或調節利潤的情況。森特股份回復稱,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結合公司業務情況及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政策,制定相關減值準備計提政策,2021年公司該等政策未發生變化。
森特股份還表示,公司制定應收賬款相關的管理政策,合理判斷并識別相關資產的減值跡象,按照相關會計政策及實際情況計提相關減值準備充分評估相關減值金額計提的合理性。公司不存在利用減值計提進行財務“大洗澡”或調節利潤的情形。
去年3月初,隆基股份入股森特股份一事披露后,森特股份股價持續拉升,期間最高漲幅超過400%。3月31日午間收盤,森特股份跌近4%。